瀏覽數量: 2715 作者: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4-05-20 來源: 本站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光伏發電系統計劃(PVPS)報告,盡管電價普遍下跌,但太陽能組件價格較低,使太陽能光伏在2023年的能源市場保持競爭力。
高電價推動了2022年全球太陽能行業的擴張,這主要是由烏克蘭戰爭推動的,2023年電價趨于平穩。然而,太陽能組件價格的大幅下降以及許多國家的有利立法,不僅沒有削弱太陽能作為最便宜可再生能源的進程,反而使安裝繼續保持在軌道上。
根據IEA的數據,2023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為407.3GWdc至446GWdc區間,使全球累計裝機容量達到約1.6TW,較2022年新增的236GW裝機容量大幅增加。
同時,始于2022年的產能過剩現象在2023年才加速,市場光伏組件庫存約為150GW,超過2023年美國和歐盟市場的總和,這是組件價格下跌的主要驅動力。
至少在短期內,低價對希望部署太陽能發電的政府和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2023年,從多晶硅到組件的太陽能價值鏈價格持續低迷。前者最近再次下跌,引發了對多晶硅制造商在未來一年生存能力的質疑。
根據官方報告,中國2023年太陽能以超過125%的速度增長,安裝量至少為235GW。盡管如此,歐盟(39%)和美國(57%)市場也持續增長,但全球安裝量不足以跟上產能過剩的步伐。
報告稱:“2023年光伏組件供大于求,說明在一個非常多變的環境中,很難使生產和需求保持一致:雖然中國的生產能力顯著增加,但全球需求受到美國、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市場限制及遭遇貿易壁壘。
事實上,每一個動作都會產生相等且相反的反應;低價和獲得產能對電站開發商來說是樂見的,但對部分制造業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中國或東南亞以外的制造商在建立可持續經營和開拓市場份額上面臨著相對艱巨的戰斗。
美國出臺了《通貨緊縮法案》(IRA),印度出臺了《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最近又出臺了《歐洲太陽能憲章》,這些政策都試圖減少太陽能行業對中國太陽能供應的依賴。
PVPS報告稱:“2020年至2022年期間,發生的不同中斷事件凸顯了光伏價值鏈的脆弱性,而此時各國政府正試圖增加光伏發電量。”
“歐洲、美國、印度、摩洛哥或沙特阿拉伯的本地制造計劃仍在討論中,然而,考慮到一些意圖的范圍,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歐盟最近宣布了《太陽能憲章》,以支持國內太陽能供應,然而歐洲行業已經經歷了一場洗牌,因為制造商——最著名的是瑞士老牌公司梅耶博格——宣布退出市場,原因是“不可持續的”進口組件價格。
除了制造和價格動態外,PVPS報告還涵蓋了最大的年度太陽能市場和細分市場。
在中國龐大的光伏安裝量背后,2023年歐盟是第二大市場,新增裝機達55.8GW,隨后是美國30GW。印度以16.6GW、德國14.3GW和巴西11.9GW緊跟其后,也在全球裝機容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